孟春三月 ,盛德在木。前一夜的一场暴雨,把通往植树点的山路淋得泥泞不堪 。然而,3月23日 ,近千人仍风雨无阻地赶赴盛会,一棵棵苹婆树扎根山坡 ,由南宁晚报 、盛天集团联手昆仑关管理委员会举办了10年的植树活动 ,在春雨中举行。
2009年3月12日,秉着“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的理念及回馈南宁晚报读者和盛天集团业主的初衷 ,南宁晚报携手盛天集团,在昆仑关举办了首届营造南宁晚报读者林活动 。10年来,每年的阳春三月 ,南宁晚报读者与盛天业主都会以植树的方式,来一场“春天的约会”。
10年来,近5000人参与了昆仑关植树活动,种下林木近5000棵。10年前第一批种下的南洋杉 ,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连续10年举办的“昆仑关植树” ,成为南宁市一个植树造林品牌、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品牌 。
23日上午 ,近千人再次赴约,在昆仑关风景区种下了430棵苹婆树 。盛天集团副董事长林天英女士、盛天集团董事林晓梅女士和盛天集团董事范广先生,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蒋宁华 ,以及南宁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南宁晚报执行总编辑黄朝伟等参与了当天的植树活动 。
■现场
表彰 为坚持10年栽树的达人点赞
盛天集团董事范广为连续10年参与植树的读者颁发荣誉证书
10年来,在参加过植树活动的近5000名读者与业主中,有不少人是多次参与植树活动 。但尤为值得感动的 ,是在今年近千人的植树大军中 ,有14人连续10年参加植树活动 。
从江南盛天地乘车点前往昆仑关的黄锐兰奶奶 ,在活动现场神神秘秘地从包里掏出一个黄色的帽子递给记者 。原来 ,那是2009年营造南宁晚报读者林时发的帽子。黄奶奶说,带着这顶帽子来赴十年之约太有意义了 。除了这顶帽子 ,她还带来了2011年植树活动结束时主办方给每位参与者发的一本植树证书,以及2016年、2017年、2018年这3年参与植树活动发放的纪念章。
夫妻档 、祖孙档 、友女友仔档 、同事档……在植树10周年之际,范广 、蒋宁华和黄朝伟分别为植树达人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植树达人荣誉证书 。
参观 重温历史珍惜今日幸福生活
参观昆仑关战役博物馆
植树前 ,植树大军分批有序地进入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参观 ,认真听解员讲解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市民刘女士第一次报名参加植树活动 ,第一次走进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她说 ,看着馆内600多件历史文物、史料 、图片等实物和影像资料,她对抗战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同样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杨女士这次带着3岁的儿子一起前往 。博物馆中逼真的影像资料和场景打造让她的儿子有些害怕 ,但杨女士还是坚持抱着儿子 ,给他讲述昆仑关战役的相关情况 。她说 ,活动很有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 。
走在队伍中的大四学生许馨听讲解听得特别入迷。许馨说,虽然她是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 ,但她与《南宁晚报》有着特别的缘分 。2009年 ,她成为《南宁晚报》的小记者 ,参加过陈村水厂、南宁民生广场美食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民族博物馆等采访活动 。10年后的今天 ,她以读者的身份与《南宁晚报》再次相聚 。她的爷爷参加过昆仑关战役 。如今 ,她和父母一起参加这次植树活动,除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她还想重温爷爷战斗之路。
缅怀 用献花和默哀方式纪念将士
参观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后 ,植树大军朝着抗战纪念碑前进。“我和妈妈要给昆仑关战役阵亡的将士敬献鲜花 。”小学生农依依说 ,每当看到影片里播放的战争的场面,她会感到害怕和无助 。妈妈告诉她,战争是残酷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和平生活 。
小学生零庞达和妈妈庞女士已经连续4年参加植树活动。庞女士说 ,零庞达从二年级开始第一次参加植树活动后 ,每年的3月前夕,他都会主动提醒家人留意昆仑关植树活动报名时间 ,生怕错过一年一度的上山植树活动 。
今年,尽管已经是第四年加入植树队伍大军 ,庞女士母子俩仍没有落下任何一个环节。他们跟随植树大军来到抗战纪念碑前,认真听讲解员讲述昆仑关战役期间抗战事迹。同样的现场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被感动 ,他们用敬献菊花和默哀3分钟的方式缅怀为了保卫这片土地阵亡的将士 。
种树 大家同心协力栽满一山翠绿
大家积极上山种树
10年前种下的树已经长大(热心读者供图)
中午12时,当天的重头戏来了。虽然早在读者微信群里看到山路泥泞的相片,但这仍抵挡不住大伙植树的热情 。大家摩拳擦掌地拿出事先准备的铲子 、锄头、雨衣、雨鞋、水桶 ,直奔植树点 。
泥泞的山路是植树的第一道关,早有准备的读者换上水靴 、鞋套勇往直前;忘记带水鞋的则在鞋子上套个塑料袋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快乐的步子前进 。
与往年不同 ,今年种植的不再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小树苗 ,而是直径10厘米左右 、高两三米的苹婆树 。扛着这样高度的树木爬上泥泞的山坡,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耐心 。大家纷纷协同作战,两三个家庭临时组成一个植树小组 ,同心协力把树苗从山脚扛上半山坡。
小朋友们也不甘示弱 ,和大人们一同把树木放入树坑。没有力气挖坑,他们就帮着用铲子 、锄头给种下的树填平泥土,然后把祝福卡挂在树枝上,与树苗快乐合影 ,完成了植树心愿 。
一个小时过去,430棵苹婆树让原本的黄土坡瞬间变了样 ,满眼的翠绿让植树大军颇有成就感。
■专访
打造春天里不可或缺的盛会
三方领导在昆仑关立起第10块植树石碑
植树后大家开心留影
10年,近5000人 ,种下近5000棵树 。10年,植树活动一直得到盛天集团各个领导的高度重视 。
23日上午 ,在重走读者林活动中,蒋宁华主任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地向盛天集团副董事长林天英女士、盛天集团董事林晓梅女士和盛天集团董事范广先生介绍之前9年时间里种下的每一片树林,以及昆仑关管委会对树木的细心护理。在2009年种下的读者林前,看到当年一棵棵一米多的南洋杉树苗如今长成参天大树,他们感到非常欣慰。
与家人一起扛树上山 ,亲自挖坑,种下一棵树 ,范广感慨颇多 ,从2009年的植树节与南宁晚报联手打造第一片南宁晚报读者林,到如今把植树活动做成3家单位的品牌活动 ,从刚开始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 ,到读者与业主融为一体,10年走过来 ,看似自然而然 ,其实能坚持来 ,不是件容易的事。14名连续10年参与植树活动的读者让他很感动。
从刚学会走路就由爸爸抱着参与植树 ,到今年走路参与植树,5年来 ,看着儿子跟着小树一起成长,范广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他希望植树活动能持续开展下去 ,并有更多的读者参与 。
“10年来,昆仑关管委会对植树活动特别支持,每年都安排得很妥当,每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开展得很好 。南宁晚报在植树活动的组织 、读者的宣传 、新闻的报道上都做得非常好 。希望我们3家单位能把植树这个品牌项目继续做好。”范广希望在今后的每个春天里 ,植树活动成为读者与业主不可缺少的一场盛会 。
■花絮
读者“上头版”有惊喜
读者过了一把“上头版”的瘾
在本报推出植树活动报道时,邓培璐在读者植树群里分享了自己往年参加植树活动的相片 ,其中有一张是她站在第一块营造读者林的石碑前与长成参天大树的南洋杉合影 。
23日,在活动现场 ,一块《南宁晚报》的头版报纸模型让现场读者过了一回“上头版”的瘾 。邓培璐当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24日,她在微信群里惊呼 ,回到家处理相片时才发现,原来报纸模型上报眼的那张相片 ,正是她在读者植树群分享的相片 。这下 ,她与所有的拍照者都“合影”了 。
主动担起医疗保障任务
植树活动推出后,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人文办负责人覃頔打进南宁晚报热线电话 。她惊叹活动盛况的同时 ,还提出可向医院领导汇报 ,派医护人员到现场为植树活动做医疗保障。
活动当天 ,市妇幼保健院派出两辆医疗保障车和12名医护人员 、志愿者来到活动现场。植树开始时 ,他们除了让一组医护人员留守主会场,还另派一组医护人员跟随上山做医疗保障,直到活动结束才返邕 。
十年植树路
4930棵花卉苗木扎根昆仑
●2009年3月12日
150人参与植树,种下100棵南洋杉 。
●2010年植树节前夕
450人参与植树 ,种下600棵南洋杉 。
●2011年植树节
450人参与植树,种下400棵南洋杉 。
●2013年3月16日
500人参与植树 ,种下250棵桃花、玉兰等花卉树木。
●2014年3月15日
507人参与植树,种下270棵黄金香柳和30棵山茶花 。
●2015年3月21日
350人参与植树,种下200棵桃花 、山茶花和黄花风铃木 。
●2016年3月12日
500人参与植树 ,种下1100棵棠梨 。
●2017年3月12日
450人参与植树,种下1200棵棠梨 。
●2018年3月24日
600人参与植树 ,种下350棵红枫树苗。
●2019年3月23日
近千人参与植树,种下430棵苹婆树 。
(记者 叶祯 彭媛媛/文 宋延康/图 本次植树活动特别鸣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提供医疗保障)
(作者 :叶祯 彭媛媛 宋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