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软件专题
版本:V0.9
更新:2021-04-17 17:10
大小:28.3MB
系统:Android2.7.x以上
语言:简体/繁体
点击:23257 次
评论:97 条
“在武汉奋战的65个日日夜夜 ,是自己从事心理救援工作以来持续时间最长 、工作跨度最大、也是工作难度最大的一次,而在完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境中,开辟出一条心理救援道路 。”5月11日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组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防控组驻武汉市心理救援专家工作队副队长 ,来自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病房主任西英俊如是说 。
由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与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有所不同 ,从2月2日到4月6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防控组派出心理救援专家工作队进驻武汉,持续战“疫”两个多月时间 ,对各类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及时恰当地展开救援行动 。
老年患者焦虑、绝望 ,要避免自伤风险
武汉方舱医院建成使用后 ,一下子涌入几百名患者 ,他们之间相互的心理影响随时会发酵。为缓解这一负面影响 ,心理救援专家工作队入驻洪山方舱医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缓解担忧情绪 。
一个老人独自坐在床旁沉默不语 ,表情凝重,这引起了西英俊的注意 。“经验告诉我 ,在这种情况下 ,越是表现得安静、被动 、没有求助需求 ,越是可能有自伤或自杀的高风险 。”出于职业的敏感 ,西英俊走近老人。
刚开始老人目光躲闪不愿与人对视。西英俊就从老人床头的一本书入手 ,与他聊了起来,渐渐获得他的信任 。
随后 ,西英俊不断运用倾听 、稳定化 、情感反应 、内容反应等危机干预技巧 ,了解到目前老人对自己患病感到非常焦虑 、绝望 ,对两个老朋友因此相继离世感到惶恐 、悲伤 。
于是,西英俊从专业角度以共情 、鼓励的态度去开导他 ,引导他走出悲伤,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加积极的心态上来 。
渐渐地 ,老人从被动回避到打开内心 ,同意接受医护人员的帮助 。随后 ,他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情绪状态恢复正常 ,饮食 、睡眠都不错,积极配合医疗护理。
病亡者家属深受重创需心理疏导
“在武汉的工作中 ,我们面临最棘手的任务 ,除了穿着防护服开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就是对病亡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工作。”西英俊介绍说。
在这次疫情造成的心理创伤中,病亡者家属深受重创 ,更需要密切关注 。西英俊说,我们团队成员按照群专结合的工作策略开展工作 ,并随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从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入手 ,逐步建立与各家庭成员之间安全互信的关系。
在接触过程中 ,避免直接触碰家庭成员的伤心之处 ,尊重他们在一开始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方式 ,让他们渐渐感受到身边有一股支持和温暖的力量,直至他们愿意主动呈现出自然的状态 ,表达出真实的想法 ,流露出求助的动机 。这个时候 ,专业人员才可以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
核酸转阴出院患者也需关注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所有出院患者即便核酸转阴 ,仍将被再次送到康复驿站 ,完成14天的医学观察 ,这让很多患者难以接受 。
面对这种情况 ,医务人员逐个调研康复驿站,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经过心理干预,每一位患者或多或少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西英俊表示,其实 ,我们所做的是激发患者内在的力量、对他人的信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让他重新行进在健康的道路上 。
就这样 ,从发热门诊 、定点医院、隔离点 ,到方舱医院 、康复驿站,直至社区,心理救援专家工作队成员们根据不同群体的心理危机状况 ,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 ,实地研判并做出对个体和群体的准确精神心理评估,有针对性地干预 、指导 、培训、督导,圆满完成了心理救援任务 。
最后,西英俊代表心理救援专家工作队说,每当我们穿上防护服,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每当我们进入发热门诊 ,看到渴求健康的眼神 ,医学誓言就回荡在耳旁 ;每当听到患者一声“您辛苦了”的问候,就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 ;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 ,便深深体会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
◎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编辑:田博群】 。